張太太看著鏡子,仔細端詳,很久沒有好好看看自己的臉。
同樣是紛擾的日常,但白天在電梯鏡子裡的一個回眸,她差點認不出來印象中的⋯⋯
臉的演化
從古至今,臉就是討生活的傢伙。臉在頭部的最前端,負責重要的生存功能,像是嘴是用來吃飯的,其他眼、耳、鼻等就是用來察覺外界環境的刺激。顏面骨形成房子的骨架,中間的空腔就擺放特殊感覺器官,最外層則特別分化的軟組織,覆蓋且保護底下的構造,像是眼皮和嘴唇。一開始它們的功能很單純,就負責眼睛和嘴巴的開閉,但隨著演化,它們成為表達情緒和溝通的重要工具,需要進行更複雜、更頻繁的活動-但當一個東西會反覆拉扯收縮時,如橡皮筋,久了一定會鬆弛。
從魚類,兩棲類到哺乳類演化歷程,我們可以發現眼睛慢慢往頭的前方移動。雙眼視覺的發展,讓高階哺乳動物具備更大的視野和立體感,允許人類做更精細的操縱和靈活的運動。此外,臉部的其他特殊感覺器官也往中間集中,但中臉的顏面骨相對是後縮的,表情豐富的眼睛和嘴巴則佔了大部分的面積。支撐的地方變少,活動的地方變多,就更容易有鬆弛的狀況出現。
想想大白鯊電影裡,小小的眼睛,大大的嘴巴,不管哪一集,哪一隻的表情都是一樣-沒表情,當然也就不會有皺紋的發生。
前臉表情多,容易鬆弛;側臉穩定,負責咀嚼
臉又可分為,人前,人後,前臉和側臉。前臉是表情最豐富的地方,喜怒哀樂都在這裡呈現,但軟組織和肌肉的活動愈多,加上不可抗拒的地心引力,就越容易留下歲月的痕跡,包括眼皮下垂,淚溝,法令紋,嘴邊肉等都是常見的老化象徵,也是大家會想改善的主要目標。側臉則是相對穩定不動,像是懸吊繩一般,提供臉部軟組織與底下地基的附著,撐住整張臉,深部則是咀嚼肌,負責下巴的開合。
鬆緊不同,產生凹凸皺摺
在前臉和側臉的交界處,和前臉的特定部位有類似樑柱的肌腱結構,從顏面骨一路貫穿到表皮,撐住臉部組織,但為了允許臉部有豐富的表情和溝通,固定點在前臉還是很少。隨著年紀增長,反覆活動,軟組織會拉長且鬆弛,缺少固定的地方鬆弛的程度多,有固定的地方鬆弛的程度少,進而造成臉部典型的凹凸皺摺。
文獻參考:
1. Bryan Mendelson and Chin-Ho Wong. Anatomy of the aging face. Plastic Surgery, 3rd Edition, Volume 2: Aesthetic.